在古代,濮獠部落居住在茅台古地。后来,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了一股清澈的泉水,
濮獠部落建造了一个四方形的水井,方便过路人饮用。
随后,沿着河流的地带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,逐渐进行开发。
历代的濮獠人在街道后建起土台,树起灯杆来祭祀祖先,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和开荒破草的感激之情,习惯称之为"茅台"。
茅台因此得名,并因地有名而吸引了很多濮獠人在这里定居。在西汉成帝年间,夜郎地区的生产力得到提升,粮食产量出现剩余,
为酿酒业的兴起创造了物质条件。清朝乾隆十年,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,使得船只可以通过。
四川的食盐经过赤水河道运到茅台,这个地方被称为"仁岸",成为川盐入黔的四个主要口岸之一。
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运各地,茅台镇因此名声在外,随着盐业的发展,酒业也兴盛起来。茅台酒随盐一道被马帮运往外地,并逐渐名声大振,渐渐声望胜过了盐业。
据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的《遵义府志》记载:“茅台酒,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,黔省称第一。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,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”。
清光绪年间,“茅春、茅台烧春、回沙茅台”已远销诸省,其独特工艺也大体定型。